云山之戰:抗美援朝我軍與美軍在朝鮮戰場上的對抗,其實并非完全沒有優勢,雙方都有自己的秘密武器,也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此時勝負的關鍵往往取決于指揮官對于戰局的把握,還有無數戰士的奮勇沖殺。在美軍的部署中,有一支強悍的精裝王牌軍,它就是第八騎兵團,其1師的師長蓋伊來頭不小,該師也是由美國的精兵組成,戰斗力不可小覷。此次戰役發生在朝北的云山,這里多高山峻嶺,植被繁茂,交通便捷,是戰爭的絕對中心。那時的彭德
1952年10月,美國為了挽回朝鮮戰場的頹勢,以便在朝鮮戰爭停戰談判時可以贏得更多的籌碼,對中國人民自愿軍駐守的上甘嶺陣地,發起攻擊。中美雙方誰也沒有料到,爭奪小小的上甘嶺高地的戰役,會變成一場人肉大戰。美軍前后投入6萬多兵力,170多輛坦克,以及3000架次戰機,對這塊僅有3平方公里的兩座山頭,投下了190萬枚炮彈。中國人民自愿軍用4萬兵力迎戰,而且用遇強則強的戰斗信仰擊敗了美軍。上甘嶺戰役的勝
上甘嶺戰役指揮官有秦基偉、王近山、李德生、崔建功。十五軍軍長秦基偉因為此戰中一開始對美軍攻擊方向和力度判斷失誤,導致45師消耗巨大(自報損失4000,上報殺傷美軍8000,美軍自報損失2000)。在三兵團司令王近山示意他可以放棄上甘嶺時堅決不從(從兵團的角度上看,五圣山才是重要的),終于迫使不敢拼消耗的美國人退兵并最后出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兼國防部部長。參與戰役后半階段作戰指揮的十二軍副軍長李德生,
上甘嶺戰役中的英雄人物:以身體堵塞敵人機槍眼,為沖擊部隊打開道路的特等功臣、特級英雄黃繼光;有雙腿被打斷仍堅持指揮戰斗,在最后一口氣時拉響最后一顆手榴彈滾向敵群與敵人同歸于盡的特等功臣、一級英雄排長孫占元;有新戰士胡修道,在全班戰友傷亡的情況下,一人堅持陣地戰斗,英勇機智地擊退敵軍40余次沖鋒,斃傷敵人280余名,守住了陣地,立特等功、獲一級戰斗英雄稱號。有通信英雄牛保才,戰斗中身受重傷,在生命的
美國著名作家和歷史學家約翰·托蘭說:“中國出兵朝鮮是出于國家利益的考慮,是不得已的。如果蘇聯侵略墨西哥,那么美國在五分鐘之內就會決定派軍隊去的。”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和國務卿亨利·基辛格說:“毛澤東有理由認為,如果他不在朝鮮阻擋美國,他或許將會在中國領土上和美國交戰;最起碼,他沒有得到理由去做出相反的結論。”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雷德利如此評價朝鮮戰爭:“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
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榮立三等功以上指戰員302724名,被授予英雄、模范稱號和特等功人員502名,分別為:特級英雄兩名,一級英雄50名,一級模范4名,二級英雄286名,二級模范75名,特等功85名。以下是抗美援朝十大英雄:彭德懷: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與麥克阿瑟和李奇微對決,迫使聯合國軍撤退至北緯38度線以南。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楊根思:特級英雄,第20軍